近日,中科益安医疗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联合研发的"高氮无镍不锈钢心血管支架"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成为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同类创新产品。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医用材料领域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并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传统心血管支架多采用316L不锈钢或钴铬合金材料,但含镍量超10%的成分设计导致约10%患者因镍过敏引发支架再狭窄,显著增加术后风险。《柳叶刀》研究数据显示,镍过敏群体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普通患者高出3倍。针对这一临床痛点,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杨柯、张炳春团队历时十年攻关,成功开发出氮含量超0.8%的医用奥氏体不锈钢新材料。
该材料通过"以氮代镍"的创新设计,在保持国际领先力学性能(强度达316L不锈钢两倍,与钴基合金相当)的同时,实现镍元素零添加。临床前研究显示,其生物相容性提升40%,抗凝血性能优于传统材料,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该产品已于2021年1月获得欧盟CE认证,此次国内获批形成"国内外双循环"市场格局。中科益安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正在建设年产10万套的智能化生产线,预计2026年产能将突破50万套,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行业分析认为,该产品填补了镍过敏患者介入治疗领域的空白。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统计,我国每年实施心脏支架手术超150万例,按10%镍过敏比例测算,目标市场容量可达15万例/年。随着集采政策推进及高端材料国产化替代加速,该产品有望在三年内占据细分市场30%份额。
【来源:Medtech Dive 医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