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资讯
又一大联盟,启动血透集采!
2024-05-27 15:27  浏览:336
       2024年5月24日,天津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集中维护与历史中选价格填报及公示工作的通知》,明确于2024年5月24日起开展血液透析类医用耗材集中维护与历史中选价格填报及公示工作。

5月24日,天津医保局发布通知,明确将开展血液透析类耗材集中维护并公示历史中选价格。天津这一举措意味着京津冀“3+N”采购联盟正式加入血透耗材集采行列

本次采购品种为:血液透析器(高通量为β2微球蛋白清除率>20ml/min;中通量为β2微球蛋白清除率8ml/min-20ml/min;低通量为β2微球蛋白清除率<8ml/min)、非连续性血液滤过器、非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一次性使用动静脉瘘穿刺针、透析用留置针,其他类耗材无需填报。

连续性血液滤过器和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的生产企业,接受非连续性血液滤过器和非连续性血液净化装置体外循环管路价格要求的,可自愿参与本次维护。

本次产品信息集中确认时间:2024年5月28日-6月5日17:00

本次产品信息集中公示时间:2024年6月6日-6月7日17:00

半个月前,河南牵头的23省联盟血透集采刚刚进入执行阶段,京津冀联盟的行动让血透集采的版图进一步扩大。业内人士透露,全国联动集采“一盘棋”早已提上日程,新联盟加入并不意外,企业也做好了全国范围内降价竞争的准备。

今年1月,河南联盟血透集采中,代表品种最高降幅达74%。虽然外资企业在部分品种上出现了中标落空的情况,但主流企业仍基本中标,未来生存空间得到保留。

我国肾病患者规模巨大,但治疗渗透率远低于国际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血液透析患者达84.4万人,仅占肾病患者总数的20%左右。

相关专家表示,如果将治疗率提高到国际37%的平均水平,届时需要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将达148万人;如果进一步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75%的治疗率,透析患者或将超过300万人。

目前我国透析服务市场规模约675亿元,有望在2030年突破千亿大关。疗法升级和治疗率提高将带来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

经过多轮降价洗牌,具备规模优势和完整产业链布局的国产企业将在新一轮博弈中脱颖而出,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与进口品牌在服务和全产业链布局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医疗资源紧缺问题仍制约了透析服务需求的充分释放。完善的医疗生态布局将成为企业构建护城河的关键。

当前政策端亦大力支持社会办医,鼓励资本进入血液透析领域。具备设备、耗材、服务等一体化优势的国产企业或将进一步发力,率先分享政策红利和市场增量。

总的来看,虽然血透耗材价格持续受到压低,但国内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日益完善的市场生态为国产企业描绘出广阔前景,只要立足实力做好准备,必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化挑战为机遇。

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国产企业须主动作出调整和应对,在危机中化解危机、把握机遇。

首先要紧紧围绕质量和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夯实企业护城河。血液透析关系生命安全,产品质量始终是立身之本。国产企业必须集中资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上下大功夫,用品质和性能赢得患者和医院的信赖。同时积极开拓新产品线,增强创新实力。

其次是针对现有业务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进一步聚焦主业,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方面要在质量把控和成本控制上多下功夫,在竞争残酷环境中保住合理利润空间。

再者,有实力的企业可继续沿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构建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为产品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顺应政策导向,积极尝试“社会资本办医”等新模式,开拓新的盈利增长点。

纵观行业发展大势,机遇和挑战并存,但前景值得期待。只要国产企业认清形势,把握机会,保持战略定力,实现自我蝶变,就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来源:医疗耗材展览会
免责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